要源源不断的烧钱,难见回报。
说实话,除了资讯科技股的概念外,星视远没有真正支撑四百亿市值的价值存在,甚至连资讯科技的概念都太虚了。
这也是郑仲湘现在就迫切抛出荃湾信息港项目的关键。
这次董事会同时还将讨论几个收购项目,这些资料早就传到萧良的电子邮箱里了。
大家都很清楚泡沫存在,但郑仲湘作为控股大股东,却没有办法趁高出逃,他只能硬着头皮,通过不断的收购跟业务发展,将星视的资产跟概念做实,将泡沫一点点挤出去。
这也是目前欧美科技股的主流玩法。
就像亚马逊九七年营业收入才刚刚过一亿美元,亏损高达八九千万美元,未来三五年内都看不到大规模盈利的可能,但九七年底市值就已经高达六十亿美元。
就亚马逊的实际业绩,去支撑这样的市值,肯定存在太多、太多的泡沫,但目前市场上的投资者,都在赌亚马逊未来发展起来的规模,能否支撑这样的市值规模。
当然,上市公司倘若不能争分夺秒的通过收购等各种手段抢夺市场、发展业务,将泡沫一点点的挤掉,等待他们的也是分分钟被打回原形。
郑仲湘现在就要倾尽全力推动荃湾信息港的落地,同时也要以最小的代价,争取发展更多的资讯科技类项目,暂时也没有心气跟狗皮膏药似的萧良斗了。
“萧总你与熊志远创办天盈电子商务,成功打通内地制造企业与亚马逊等互联网销售平台的连接桥梁,实现内地商品放到欧美线上零售的业务模式,可以说是很有独创性的。现在我看到有不少中小型企业在效仿你们,我们这段时间也接触了几家谈收购。至于为什么不找天盈电子商务,实在是萧总你们太成功了,星视出不起价,”
郑仲湘作为董事长主持会议,不想跟萧良敷衍太多,开门见山问道,
“相关资料都已经提前传给各位董事了,现在萧总是最有发言权的,先谈谈看法?”
萧良心里就想骂娘,星视想收购类似的企业,跟天盈电子商务搞竞争,还要我帮你们出谋划策?
当然,星视接触的几家电子商务企业,有两家就在东洲,星视真要投资这两家企业,最终进一步促进东洲等地生产的小商品跨境线上贸易,萧良还是乐见其成了。
萧良谦虚的说道:“我现在也只能更具体的谈谈天盈电子商务的情况,独创性也谈不上。当时欧美就有不少网站为第三方户提供拍卖及零售服务了,其中不乏跨国跨洲的线上销售现象发生。我们不过是资金更充足一些,一开始就想着把跨境在线商贸的各个环节做完善起来。实际去做的时候,就发现前期能挖掘的业务规模还是太有限了,内地的商品是足够廉价了,但要适应欧美市场,在欧美市场获得欢迎,需要做的功课太多。物流、仓储、运营以及产品的调整适应,所有的环节都是在大把的烧钱投入,截止现在,我们都持续投入都快有两个亿了,月营收目前才勉强突破六百万美元。至于盈利,想都不要想,天盈能在明年底之前做到盈亏平衡,就谢天谢地了!星视目前接触的这几家公司,我也大体看了一遍,就业务模式来说,问题不大,有天盈电子在前面探路,风险及投入也会低很多,但还是要做好持续两到三年纯投入的准备……”
“天盈为什么没有效仿亚马逊或易贝网,直接在内地投资建设互联网销售平台的计划?”郑仲湘问道。
“不可否认,未来互联网商业在内地一定会得到蓬勃的发展,但目前内地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,用户规模,以及能与互联网商业所需配套的快递、邮寄等物流体系,跟欧美发达国家相比,还远远谈不上成熟,”
萧良说道,
“可能这一两年内,内地会出现一批购物网站,毕竟互联网的风,也已经在往内地吹了,但这一阶段的探索、摸索,却注定艰难,需要持续投入的时间更长;天盈其实还是选了一条相对容易的路去走……”
“添美与易盈,萧总更看好哪一家?”郑仲湘问道。
“两家我都没有接触过,但他们都将产品端放在东洲。所以郑先生无论选他们当中的哪家,我这一票肯定是支持的。”萧良笑道。
其他董事也纷纷发表意见,最终大家都倾向注资添美科技。
添美最初是由三名留美学生于九六年初仿效亚马逊,所创办的一家在线图书销售网站,但之后一直都没有获得大量的融资,创始人少量的资金投入,根本没有能力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,自然也没有什么用户,将在线销售业务真正发展起来。
去年添美注意到天盈电子商务的存在,将有限的资金拿出来,全力做跨境电商销售,业务模式基本都是抄袭天盈,除了运营仓储部门,还将产品部门放到东洲。
这一次星视决定拿一千万港元注入添美,换取30%的股份。
在熊志远的主持下,天盈之前一波倒仓操作,除了将对亚马逊的持股市值提高到两亿美元外,还多出两千万美元的现金储备,支撑后续的发展。
第六百八十四章 愿为一丘之貉(4/5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